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商業模式」標籤的文章

千禧世代、Z世代開始購入二手衣物,H&M、UNIQLO大品牌相繼投入市場!

圖片
你平均多久買一次新衣服呢? 在買衣服這個行為上,男女性的表現就有很大的不同, 平均來說,大部分的女性每月會有一次買新衣服的經驗,而在男性身上,頻率將會被拉長,可能會到一季、一年有兩次,而也與他們本身是否有另一伴有關係,若有伴侶,通常會由伴侶擔任主導者。 那你有買過二手衣嗎?或是說你有想過買衣服的時候選擇購入二手衣嗎? 相信在疫情前,很多人會把二手衣認為是有點破損或是經濟狀況不太好的人, 在購買時的一個選擇,但在疫情時代,人們對「二手衣」開始有不同的認識與想法,經歷疫情,人們的消費習慣會改變,因為對生活的不確定性增大,開始會比較節儉,而頻繁的購物所達到的即時滿足將被視為一種浪費,再加上西方社會永續環保觀念興起、 NETFLIX 推出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影集,疫情也使的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中, 意識到家中堆積大量不常用的衣物,種種現象讓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「我真的需要那麼多新衣 服嗎?」   不過度消費、永續發展  2021全球二手服飾市場達360億美元 氣候變遷議題、全球暖化、環境汙染等等社會議題,成為千禧世代、 Z 世代關注的議題, 比起思考未來,會更關注現在和不久的明天,崇尚道德時尚,對品牌支持地球可永續發展的理念及商業模式更認同,購買時相較下將會主動選購對地球環保可永續的品牌、商品。 而全球二手服飾市場在 2021 年達到 360 億美元,預估到 2025 年 ( 也就是三年後 ) ,將達到 770 億 美元,增長率比廣泛的零售服裝行業高 11 倍,反映二手市場已成零售業增長的其中一部分,根據 GlobalData 與 ThredUp 合作調查顯示,去年有 3300 萬消費者首次購買了二手服裝,而這些消費者中近八成( 76% )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增加對二手服裝的支出。   五種現行二手衣物的商業模式 當二手服飾成為潮流,有哪些方法、管道可以購入並對地球環保有貢獻呢? 1.買衣服就買二手衣、用不到的就轉賣給有需要的人 在整個購買決策流程前就先選擇買入二手衣,而通常二手衣的價格將會比新衣服來的經濟實惠 些,線上購買則沒有國界之分,國外平台可考慮 ThredUP 、 Poshmark 、 RealReal 、 Depop 等, 而在台灣想實地到門市逛逛挑選可參考日本二手衣龍頭 2nd STREET 、舊與新織衣物免廢市 集

因應疫情的改變,數位轉型提前,你做好準備了嗎?

圖片
這段日子,你還好嗎?   待在家的日子變長了, 與人說話的時間變少了,   接觸事物的機會變少了, 獨自與自己對話的時光變多了,   或多或少, 生活上一定有許多轉變,   過去沒想過的, 現今都一一發生,   這段時間, 工作上也有了大的轉變,   圖片來源: Unsplash 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變多了, 有時候過去的回憶還是會出來打攪生活,   但你的內心會越來越強大, 你會明白他只是生命中的過客,   花在傷悲的時間真的對生命來說一點都不重要,   如果你想要精彩的人生,美好的生活, 平庸的態度,不會讓你飛翔, 安逸的過日子,也許很安全, 但,如果有一天安逸不在了, 你還剩下什麼?   人們開始居家的日子,盡量不出門, 那些在過去需要人們實體到訪的商業場合, 現在還好嗎?   疫情帶來給商業的影響, 就是加速數位轉型的腳步,   人和人之間不會少了面對面的互動, 有些一定要面對面才能完成的事情還是存在, 但如果你的商業模式, 不一定要面對面才能完成呢?   開店門做生意才有營收的商業模式, 可以想想「我可以不開實體店也能賺錢嗎?要不要嘗試 online ? social media ? 」   疫情時代,改變了許多日常和規則, 疫後時代,我敢說一定不會百分之百回覆到疫前的狀態,   改變,一定會是必要的狀態, 你準備好了嗎?

【台灣老闆的故事】堅持做對的事情,站在需求面思考!

圖片
每天都會遇到的紙袋,很難想像沒有它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模樣? 環保意識興起,開始提倡少用塑膠袋,購買商品要用塑膠袋裝,則要自己購買等等, 來減少塑膠的用量,對地球也就少一分傷害。 很多原本會用塑膠袋裝的,逐漸轉為用紙袋,而紙袋是一個平常不起眼, 但沒有它的話卻很不方便的存在,紙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好久好久以前。 圖片來源 壯佳果.榮興印刷的故事 在1950年代創業,那個時代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世代,父親盧鑑榮以麵包紙袋起家, 1968年從日本進口台灣第一台全自動紙袋機,要價800萬元, 當時台北市精華地段的房子還不到600萬元,但隨著塑膠袋進入民眾的生活, 紙袋生意一落千丈,一九七三年壯佳果老闆盧壯興退伍時,家裡的紙袋工廠已完全接不到單, 他到麵包店推銷紙袋,聲嘶力竭幫忙賣麵包到深夜, 老闆娘卻說:「盧小弟,塑膠袋不怕水不怕油,現在沒人要用紙袋,很髒。」 他聽了,眼淚差點掉下來。 生意極差,客戶數還比員工少,虔誠基督教徒的父親,決定拋下一切、周遊各國去傳教。 臨走之前,看著昏暗無人的工廠,嘆了口氣告訴兒子: 「明天叫收廢鐵的來估個價,把這些機器設備都賣了吧。」 兒子卻不同意:「阿爸,你若是不愛紙袋,紙袋也不會愛你。」 也許就是因為如此熱愛紙袋,才能走出一片天。 盧壯興決心做下去,對他而言,紙袋不僅是一門生意,也是生來就有的回憶。 他絞盡腦汁找出路,看到新聞報導一對在彰化縣溪湖種葡萄的老夫婦, 收成前遭遇豪雨,葡萄樹因濕潮而嚴重腐敗,血本無歸,竟雙雙喝農藥自殺。 「人喔,肚子餓的時候頭腦最靈光。」他靈機一動打算製作水果套袋,幫農民也幫自己。 當時台灣農民用報紙包果實防蟲,或從日本進口水果套袋,前者效果不彰,後者價格太高, 而當時台灣還沒有技術製作水果套袋。 年輕的盧壯興不斷打聽,打聽出農產豐饒的日本新潟縣有位水果套袋研發權威畑野修平, 當時已高齡七十多歲。 「日本人他不要錢、只在乎熱情。想做水果套袋?他先考你水果知識3天3夜。」 原本是水果種植門外漢的他,下苦功研究水果生長歷程、易遭受的蟲害、 台灣與日本的氣候不同等,跑了日本十多趟,才終於感動老師傅傾囊相授, 他也成為台灣早期水果套袋唯一供應商,也陸續研究出三百多種不同水果套袋。 「他是果袋界的台積電,不但是先驅、而且不斷創新。」台中市高接梨產銷班長趙道仁形容, 盧壯興對果袋研發充滿熱情,持續研發三十幾年,2017年還將果袋

3個方法,提升客戶價值極大化,一輩子能做幾次同位客戶的生意?

圖片
還記得以前沒有路易莎、Cama、獨特咖啡店的時候嗎? 圖片來源 想要來一杯咖啡,學生小資族可能會偏好選擇便利商店一杯大杯熱拿鐵,只要五十五塊錢, 高領、口袋比較深的朋友會選擇星巴克一杯超過一百元的那堤, 其實平常的我們,也不懂咖啡,不懂水洗還是日曬, 五十五塊錢,喝的是提神,配的是平易近人的價格, 一百二十五塊錢,喝的是品牌,是logo,是裝潢,配的是地位的價格。 中秋節時,公司行號、親友之間一定會送月餅,星巴克的月餅...... 賣的比糕餅名店還貴,卻還是有人願意購買,不管多用心, 應該不會做的比百年名店好吃吧?! 那為什麼消費者還是願意掏出口袋裡的新台幣呢? 這就要說到星巴克為了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, 也就是讓客戶的「潛在價值」盡可能轉化成星巴克的收益。 前面提到消費者喝星巴克咖啡,相比咖啡的口感,他們可能更看重星巴克這個文化符號, 通俗一點說,就是更看重這幾個英文字母透露出來的品位。 所以星巴克賣月餅一點也不奇怪,這是充分利用用戶買櫝還珠的心理。 買櫝還珠的原意是說一個人買來裝珍珠的木匣,退還了珍珠。 人們不關心星巴克的月餅是否比百年名店的好吃, 他們關心的是有星巴克這 3 個字的禮品,送出去,有面子。 是做生意的,一定不想只做這位客人的一次生意而已, 所以,如何讓客戶價值最大化,就很重要了,除了星巴克賣月餅這個方式, 還有「持續推陳出新」和「挖深客戶需求」兩個方式。 持續推陳出新 ,就是不斷的推出新品,消費者總是嘗試新的東西,加上現在資訊快速變化, 有新的商品推出,很快就會有很多消費者體驗後的分享,這也和品牌形象本身有關, 在這個時代不斷變遷,消費族群越趨年輕,持續推出符合時代的商品, 才會讓人有動力一買再買。 挖掘客戶需求,市場不會消失,只會被重新安排與創造,而且人慾望無窮,需求也是, 商家要做的是去看見消費者身上還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要,找到商業模式後,將之轉為需求。 這些需求之間很可能存在內部相關。聰明的商家能把一個點狀的需求放大成整條線的需求。 比如十元商店,鍋碗瓢盆、文具用品、清潔用具、穿的用的都有了, 家裡需要什麼用品,基本上來這都買得到。你別小看這件事, 這種玩法有個專業名詞 ── 品類交叉引流。 還有一種玩法,不是跨品類,而是在原有的核心業務基礎上,設置一些利潤更高的產品組合。 文中提到的例子,我很喜歡,有一些照相館就特別聰明地邀請媽媽們購買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