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灣老闆的故事】堅持做對的事情,站在需求面思考!
每天都會遇到的紙袋,很難想像沒有它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模樣?
環保意識興起,開始提倡少用塑膠袋,購買商品要用塑膠袋裝,則要自己購買等等,
來減少塑膠的用量,對地球也就少一分傷害。
很多原本會用塑膠袋裝的,逐漸轉為用紙袋,而紙袋是一個平常不起眼,
但沒有它的話卻很不方便的存在,紙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好久好久以前。
壯佳果.榮興印刷的故事
在1950年代創業,那個時代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世代,父親盧鑑榮以麵包紙袋起家,
1968年從日本進口台灣第一台全自動紙袋機,要價800萬元,
當時台北市精華地段的房子還不到600萬元,但隨著塑膠袋進入民眾的生活,
紙袋生意一落千丈,一九七三年壯佳果老闆盧壯興退伍時,家裡的紙袋工廠已完全接不到單,
他到麵包店推銷紙袋,聲嘶力竭幫忙賣麵包到深夜,
老闆娘卻說:「盧小弟,塑膠袋不怕水不怕油,現在沒人要用紙袋,很髒。」
他聽了,眼淚差點掉下來。
生意極差,客戶數還比員工少,虔誠基督教徒的父親,決定拋下一切、周遊各國去傳教。
臨走之前,看著昏暗無人的工廠,嘆了口氣告訴兒子:
「明天叫收廢鐵的來估個價,把這些機器設備都賣了吧。」
兒子卻不同意:「阿爸,你若是不愛紙袋,紙袋也不會愛你。」
也許就是因為如此熱愛紙袋,才能走出一片天。
盧壯興決心做下去,對他而言,紙袋不僅是一門生意,也是生來就有的回憶。
他絞盡腦汁找出路,看到新聞報導一對在彰化縣溪湖種葡萄的老夫婦,
收成前遭遇豪雨,葡萄樹因濕潮而嚴重腐敗,血本無歸,竟雙雙喝農藥自殺。
「人喔,肚子餓的時候頭腦最靈光。」他靈機一動打算製作水果套袋,幫農民也幫自己。
當時台灣農民用報紙包果實防蟲,或從日本進口水果套袋,前者效果不彰,後者價格太高,
而當時台灣還沒有技術製作水果套袋。
年輕的盧壯興不斷打聽,打聽出農產豐饒的日本新潟縣有位水果套袋研發權威畑野修平,
當時已高齡七十多歲。
「日本人他不要錢、只在乎熱情。想做水果套袋?他先考你水果知識3天3夜。」
原本是水果種植門外漢的他,下苦功研究水果生長歷程、易遭受的蟲害、
台灣與日本的氣候不同等,跑了日本十多趟,才終於感動老師傅傾囊相授,
他也成為台灣早期水果套袋唯一供應商,也陸續研究出三百多種不同水果套袋。
「他是果袋界的台積電,不但是先驅、而且不斷創新。」台中市高接梨產銷班長趙道仁形容,
盧壯興對果袋研發充滿熱情,持續研發三十幾年,2017年還將果袋從車縫改為黏貼,
提升梨子品質外觀,進而增加農民收入。
但是水果套袋有淡旺季之分,公司還是不賺錢。
1978年,他又鞭策自己往前,把腦筋動到食品防油紙袋上。
「我看路邊攤有炸雞排、烤玉米啊,剛起鍋溫度多高啊,用塑膠袋裝安全嗎?」
他考察台灣街頭小吃的形狀,研究塗層、開發材質,做出耐高溫的食品防油紙袋。
「但是紙袋一個3毛錢、塑膠袋一個1毛錢。」
價格為王,他花了十多年都難以說服攤販,他卻不灰心。
「改變觀念要時間啦,不能急。」他呵呵笑,繼續埋頭改善推廣。
1984年全球最大連鎖速食店來台,一開始全用進口紙袋,直到發現壯佳果投入FSC、ISO
22000、HACCP認證,漸漸能做出與世界同級的紙袋,開始改用他們的紙袋,
接著其他連鎖速食店、超商紛紛上門。
在艱難時刻,他卻仍有自己的堅持。
二十幾年前,他看到檳榔攤用塑膠袋包裝,顧客放在胸前口袋卻總是掉出來,
便生產方方正正的檳榔紙盒,銷量極佳,但後來檳榔業者希望他在紙盒上印裸女刺激銷量,
他雙手一攤,拒絕了每年上千萬的生意:「這對社會風氣不好啦。」
大家樂、六合彩風行的年代,有人邀請他供應原料印製賭博彩報,他也一口回絕。
即使後來他已經拿下連鎖速食店、超商訂單,但他仍然接路邊攤的訂單。
「10萬個我也接、5千個我也接,我最辛苦的時候是靠他們站起來,人不能忘本。」
他扳起胖胖的手指算給我聽:「跟我買過的客戶超過兩萬家,每家只要開出兩色、5種品項、
10種款式,我就做過200萬種袋子⋯⋯,(種類組合起來)比魔術方塊還恐怖。」
但也因此,他常態性能生產出百萬種規格,工廠廣達4千坪、
高速機器每分鐘能夠生產出1千個。COVID-19疫情延燒,使餐點外送生意大增,
且全球對於中國製食品紙袋疑慮增加、美中貿易戰造成部分國外訂單轉單,
使得壯佳果的業績逆勢成長了15%。
食品紙袋因為直接接觸食物,紙質要講究,不能用回收紙;可能接觸剛起鍋的炸雞,
油墨即使遇到高溫也必須無毒,他選用長纖維針葉木漿,
「紙袋這行喔,跟口罩差不多,撇開認證,其實都是肉眼看不到的,靠的是製造者的良心。」
這個行業利潤微薄,機械設備價格卻高。一個兩、三毛錢的紙袋,
他每年卻用兩、三千萬元的研發費用去做,問他為什麼,
他還是給我一個布袋和尚的禪意憨笑:
「快活錢兩、三年,甘苦錢萬萬年(台語,意即好賺的錢只能賺短期,難賺的錢能賺很久)。」
他甚至有機械研發小組,能自行開發調整機械,不但成本可以節省一半以上、別人學不來、
又可以少量多樣,設備門檻也成為他拉開跟同業距離的利器。
兒子盧崇誠指著產線說,現在正在研發產品自動包裝機械:
「我們是傳統產業,但是有科技業的開發精神。」
「我一生只做紙袋一件事,我要做到沒人比我好。」盧壯興說得很平淡,卻又理所當然。
就算命運無情狠打,總能拍出一條血路;就算時勢再黑暗,總能找到微光。
台灣老闆都會有一種氣質,是一種把此生都花費在某個製造業內,把它當作志業一樣在做,
花一輩子持續改善、改良,不是為了賺更多更多錢,而是不斷改善品質,讓它可以更好。
台灣老闆盧壯興不是花費時間心血在如何降低成本、提升毛利,而是怎麼樣可以讓紙袋更好,
讓農民提升收入,讓使用紙袋的人安全又放心的使用。
可能就是因為他這麼純粹的做事精神和自己對對的事情的堅持,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。
現在完全是科技業的時代了嗎?製造業能否還有台灣經濟起飛時的風光呢?
就看製造業如何看待市場需求和趨勢而已,有沒有抓住對的時機,端出對的產品或服務,
在我看來有沒有具備開發能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不然永遠只能當市場老二或老三,
只能一直跟隨市場老大的策略走,沒有自己的產品和優勢,
要不斷的嘗試,才能知道哪些可以、而哪些行不通。
一旦處於安逸,就會停止向前的能力,不管在哪個行業都適用這個道理!
Never Stop!
閱讀更多:一個紙袋一世人,他把3毛錢生意做到第一名
留言